实惠轻便的电动自行车是目前大多数居民代步的首 选,夜间停放至楼道内充电,既方便又防盗。可这样带来的安全风险却往往被人忽视:一旦电瓶发生燃爆,3分钟内火焰温度便可高达到1200度,同时燃烧产生有毒烟气将以3米/秒的速度充斥整个楼道,切断居民逃生通道,一辆电瓶车燃烧产生的毒气足以使上百人窒息死亡。
对此,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安监所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师,上海市安全社区专家董大旻副教授领衔的安全团队指导策划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追根溯源,“把脉问诊”定良方。自2019年4月开始,虹桥镇安监所开展关于探索虹桥镇集约化设置电瓶车充电装置以及安全风险管控的调研工作。抽取13个小区就现有的充电需求、充电装置设置和停放场所现状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电瓶车库配比、充电装置分布的位置、飞线充电和楼道充电隐患统计等数据的全面分析,量身定制改善方案。
二、去芜存菁,“一鞭一痕”抓实效。* 先需要迫切解决的是停车库的安全问题。调研发现,有些小区以值班的名义,默许停车库看守人员拖家带口入住值班室,在电瓶车集中充电的夜间,一旦发生火灾,住宿人员很难逃脱。针对这一现象,镇安监所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首先对全镇71处存在“三合一”现象的停车库多次进行集中整治,拆除违规隔间26间,劝离住宿人员120余人。其次,督促小区物业及时清理通道杂物、更换老旧线路、配齐灭火器等简易消防器材,为一下阶段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大刀阔斧,“稳扎稳打”办实事。虹桥镇广泛搜集各居民区的建议和意见,为需要改造的电瓶车存放点安装专用的充电装置和简易喷淋装置。
2019年,虹桥镇投入270万元为23个小区内的69处存放点加装安全设施。与此同时,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向广大居民宣传电瓶车乱停放和飞线充电的危害性,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各居委安全干部和社区志愿者也将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劝阻乱停乱放和飞线充电等不文明现象。
责任编辑:郝晓赛